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4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林业   412篇
农学   527篇
基础科学   268篇
  670篇
综合类   1244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839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91.
Powdery mildew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results in serious economic loss in wheat production. Exploration of plant resistance to wheat powdery mildew over several decades ha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wealth of resistance genes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We have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over 200 powdery mildew genes (permanently and temporarily designated genes) and QTLs reported in common bread wheat. This highlights the diverse and rich resistance sources that exist across all 21 chromosomes. To manage different data for breeders, here we also present a bridged mapping result from previously reported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and QT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 published integrated wheat map. Thi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to empower further breeding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t wheat via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相似文献   
992.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色特异茶树的内含物成分有各自特点,因此具有开发特色或健康茶产品的前景。本文对白化、黄化、紫芽等叶色特异的茶树品种及品种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物候期、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比较,为特异茶树品种推广、引种及特色新品种选育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3.
熊奕  张博  沈康  雷龙  孙华  赵胜军  任莹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9):2841-284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200 g/t稀土壳糖胺螯合盐(rare earth-chitosan chelate,RECC)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胎次及预产期相近、怀孕90 d的妊娠母猪共60头,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头母猪,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是对照组(日粮CP水平17.55%,不添加RECC)、试验Ⅰ组(日粮CP水平17.00%,RECC 200 g/t)和试验Ⅱ组(日粮CP水平16.00%,RECC 200 g/t)。试验从母猪妊娠第90天开始,至仔猪21 d断奶时结束,测定母猪的产仔性能和后代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但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母猪产后失重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但断奶发情间隔无显著差异(P=0.30);试验Ⅰ、Ⅱ组母猪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增加趋势(P=0.08),哺乳仔猪的初生重、断奶均重及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水平为16.00%且添加200 g/t RECC时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缩短母猪产程,减少母猪失重,同时降低哺乳仔猪腹泻率,加快仔猪增重,对母猪生产繁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现有残膜回收机脱膜不干净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脱膜装置,主要包含中心辊、带轮和脱膜圆盘。介绍了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计算确定了脱膜圆盘的主要结构参数。为检验该装置的工作效果,于2019年3月在新疆第一师六团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面积累计10.5hm^2,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模块分析试验结果,优化得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机具前进速度为6km/h、脱膜辊转速为120r/min、卸膜辊转速为180r/min时,脱膜率最高为96%,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95.
为科学评价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项目的培训效果,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全球流行病学培训与公共卫生干预网络培训项目质量评估方法和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理论,从管理层、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5个层级创新性构建了CFETPV项目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并形成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和三级指标(75个)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各层级相互关联,采用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方法、评估时机和评估指标。该模型的构建对深入了解培训成效、改善培训质量,提升我国兽医流行病学队伍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分析小城镇地域性特色缺失的原因,精心梳理整合常山县的地域特色资源,从自然地理特色的挖掘、人文资源的整合、人工环境中地域特色的发展3个方面对常山县绿地系统规划中地域性特色的营建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进而突显常山的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奶牛S100A12基因序列的特征及其在乳腺和生殖系统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技术从奶牛外周血液中扩增S100A12基因,重组到pMD19-T Simple载体中,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奶牛乳腺和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颈、子宫体、阴道等组织)中S100A12 mRNA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克隆的S100A12基因包含一个27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与GenBank中的奶牛S100A12基因(NM174651)编码区序列100%相同,该ORF编码的92个氨基酸含有一个EF手型结构(位于49-84氨基酸残基);另外,还预测到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分别位于19-21、44-46和70-73氨基酸残基。S100A12基因在奶牛乳腺和生殖系统上皮组织中均有表达。推测S100A12基因在奶牛乳腺和生殖系统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对新疆伊犁新源野果林野杏树干液流进行监测,与环境因子结合分析,揭示野杏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杏树干液流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在不同天气下树干液流速率呈现的规律为晴天>阴天>雨天;树干液流在7月的液流量达到最大,为2012.29L,整个生长阶段日均液流量均值为46.63 L;环境因子与野杏树干液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太阳辐射在整个生长季中与树干液流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在7月相关系数最大,为0.802,而空气相对湿度一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在林木剪枝作业环节中,高枝杆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具降低了林业工人爬树剪枝的风险。本研究对市场上典型的电动高枝杆锯进行人机工程学评价,针对其缺陷提出了一种增加可移动手柄的改进方案,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改进方案的有效性,为同类型工具提供改进思路。  方法  可移动手柄通过改变握持点到重心的距离,调节工具本身重量对手臂及全身的疲劳负荷。实验选取17名男性操作者,收集操作原有电动高枝杆锯过程中被试人员的心率,肱二头肌和掌长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握持距离和主观评价结果等数据来选择改进方案。同等实验条件下,对比改进后的实验数据,确定改进效果。  结果  改进前被试人员的心率增加比均大于18%,表明人体全身疲劳负荷过大。肱二头肌和掌长肌归一化的表面肌电信号分别高于20%和30%,呈现出局部肌肉高度疲劳特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计算得出改进前后的心率增加比,肱二头肌和掌长肌的归一化表面肌电信号,主观评价和握持距离均有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电动高枝杆锯可以允许操作人员利用可移动手柄自由调节双手间的握持距离,从而降低手臂及全身的疲劳负荷,最终使得操作舒适性得到明显提升。改进成本控制在百元以下,提高了普遍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